晨光汽车网

新能源专业的认识与理解,新能源专业的认识与理解怎么写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新能源专业的认识与理解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新能源专业的认识与理解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你对新能源的看法是什么

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、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,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挑战,如: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。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能源与环境的二律背反将成为人类的致命伤。

非常好 因为可以油电混合 做到经济性 同样的动力也是比燃油报好很多 最后的是现在有些城市上牌非常难的 要遥号 而能源车可以上绿牌非常方便 最后是响应国家政策

新能源专业的认识与理解,新能源专业的认识与理解怎么写
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现在有新能源了吗?电瓶车应该使用了许多年了吧?所谓的新能源应该是发明了和使用古今未成有过的,才算是新能源<现在的电瓶车我从来未承认过是新能源>,比车纯属加水,石头,土等能开走车的∞才算新能源,否则都是伪命题

首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定会是一个不可逆的大趋势,但以新能源汽车的刚刚起步来看,技术还是尚未成熟,面临的问题也有很多。所以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。

先来说说它的优点吧:

新能源专业的认识与理解,新能源专业的认识与理解怎么写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1、新能源汽车是用电的,所以在起步的时候相当给力,动力随叫随到,甩燃油车几条街。

2、使用新能源汽车成本较低。就目前居高不下的油价,城市限牌限行等。不少消费者开始将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车市场,毕竟,电价相比油价便宜很多,其中纯电动汽车日常消耗费用更低。不说买车的时候店家各种优惠政策,若是购纯电动车是不需缴纳购置税的,同时享受的补贴优惠更多。再说说日常开销方面,***如电池容量为43.1Kwh,续航里程为305公里。快充的每度电价在1-1.8元,我们折中1.4元算,那么,车主行驶305公里只需60.34元,行驶100公里能源耗费约为19.78元。行驶2万公里,电费仅需要3957元。这样算下来是不是还挺省的?

当然了它有利也有弊,就像马克思爷爷说的那样,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必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。下面在说说他的弊端:

新能源专业的认识与理解,新能源专业的认识与理解怎么写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长途供电问题,目前来看,若是只是在市内行驶,用来上下班代步的话,我是相当推荐大家买新能源汽车的,但若是你会经常跑外地,一辆纯电汽车可能无法满足你了。目前高速上的加油站充电桩还不是那么的普及,不过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是有的,“混动版汽车”了解一下?不过混动版汽车也是有好有坏的,在这我就两句话带过吧:好的方面为它可以跑长途没问题,也就是它在城市可用电,上了高速可用油。不好之处在于,因为它有个大电池,车身较重,所以比较费油了一些。

综上所述呢,如果没有开车去外地的需求,那么我推荐你可以买一辆新能源的纯电版汽车,既省钱,又动力十足,简直小钢炮。

如果你是偶尔去外地,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市内行驶,那我还是推荐你买混动版汽车,即便是费油了一些,但是这些费用在日常用电的时候都省出来了呀,一综合还是比较省的。

如果你经常跑外地,并且对新能源技术不太信任,喜欢燃油版的那种***,那么还是可以继续选择燃油版哦~

第一,新能源作为绿色能源。对于环境保护是有很大作用的,尤其在大气排放法规日益加严的情况下,开新能源车也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。

第二,可以减少国家能源依赖。我国石油匮乏,超过70%依赖进口,随着国际形势未来发展不可预期,这对石油价格产生较大影响;反观电能,国内确实出现电能过剩问题,所以很多地区有放弃风电和水电的现象。

第三,我国汽车行业较发达国家晚20年左右,所以技术上不成熟。而新能源作为新兴产业,全球基本处于同一发展水平,所以我国有弯道超车的可能。要知道,谁掌握了技术就是谁说了算。

第四,消费者接受度提高。新能源发展前期主要受续航里程和充电的顾虑,而随着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,续航里程达到400千米,另外充电等基础设施完善,所以用户喜好度提升。

新能源汽车专业学什么?

新能源汽车专业学习:主要有汽车电工电子技术、计算应用基础、汽车构造与维修、汽车电气与车载网络、汽车电子控制技术、动力电池及管理技术、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、新能源汽车***系统检修、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、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、混合动力汽车结构与检修、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能源专业的认识与理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新能源专业的认识与理解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magikshoes.com/post/17652.html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